文化中國行丨想要“追風”?何不來江西奔赴一場紅色之旅
來源: 江西新聞客戶端 | 日期: 2024年11月06日 | 制作: 肖琳琪 | 新聞熱線: 0791-86849110
編者按:國家之魂,深植于文化之壤,而文化之韻,又需文以化之,文以鑄之。中華文化,猶如一股不竭的力量之源,流淌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滋養著我們的心靈。行走在這片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中華大地上,我們無時無刻不感受到文化的印記與魅力。江西,這片文化底蘊深厚的土地,更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之地。陶瓷藝術,細膩溫潤,千年傳承的匠人精神在其中熠熠生輝;各地書院,晨鐘暮鼓,古代智慧的悠揚回響仿佛穿越時空而來,讓我們得以聆聽歷史的教誨;紅色圣地,歷史烽煙,革命先烈的英勇與犧牲,永遠銘記在我們心中。為此,江西新聞客戶端特推出系列報道,帶您一起走進江西的文化世界,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獨特魅力。
在歷史的長河中,江西是一片承載著深厚紅色記憶的熱土。這里,革命的火種熊熊燃燒,英雄的故事代代相傳。想要“追風”,追尋那激蕩人心的紅色旋風,何不來江西,踏上這場意義非凡的紅色之旅?在這片紅色土地上,每一步都踏著歷史的回響,每一眼都能望見信仰的光芒。和小編一起走進江西,探尋那些被歲月銘記的紅色印記。
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
作為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精神的誕生地、沒有圍墻的革命歷史博物館,紅色是井岡山最鮮亮的底色,八角樓的燈光、“有鹽同咸,無鹽同淡”……無數英雄的故事、戰斗的故事在這片紅土圣地上廣為傳頌。井岡山大力挖掘紅色文化資源,講好井岡山故事,傳播紅色文化,打出了多張獨具特色的好牌。
▲圖片來源:江西風景獨好
步入井岡山革命博物館,一幅幅珍貴的歷史照片、一件件飽經風霜的革命文物,仿佛將人們帶回到那段烽火連天的歲月;漫步在茨坪毛澤東同志舊居,簡陋的陳設讓人深刻感受到革命領袖的艱苦樸素;登上黃洋界哨口,俯瞰群山連綿,更能體會到當年紅軍戰士們英勇奮戰的壯志豪情……近年來,井岡山打造了集紅色培訓、生態觀光、田園體驗、休閑度假、娛樂探險、康體養生為一體的“全域旅游綜合體”,旅游業態更加完善,旅游產業進一步壯大,取得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和社會反響。
如今,到井岡山旅游,不再是看一回風景、拍一張照片、吃一頓飯,而是從山間到湖邊、從城市到農村、從“觀光游”到“休閑度假游”、從“感受先烈事跡”到“紅培研學”遞進式的深度體驗。
▲圖片來源:江西文旅
人民軍隊的搖籃——南昌
1927年8月1日,南昌城頭一聲槍響,宣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誕生。南昌,由此成為軍旗升起的地方、人民軍隊的搖籃。
截至目前,南昌有近200處城建項目以“八一”命名,鐫刻著城市永不磨滅的紅色印記和永恒的英雄情結。如今,“八一”已然成為南昌最閃亮的精神坐標,代代相傳的革命薪火和紅色基因深深融入城市血脈,成為續寫英雄城榮光的不竭動力。
在這里,你可以從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開始,里面珍藏著無數歷經硝煙炮火的文物,無聲地訴說著那段崢嶸歲月。隨后,可以前往八一廣場,瞻仰高聳的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無畏。接著,參觀南昌新四軍軍部舊址陳列館,深入了解新四軍在抗日戰爭中的英勇事跡。最后,不妨走進江西省革命烈士紀念堂,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精神。這些景點不僅承載著南昌的紅色歷史,更激勵著后人不斷前行。
▲圖片來源:江西文旅
共和國的搖籃——瑞金
瑞金,位于江西省東南邊陲,在武夷山西麓、贛江源頭,區位突出,地扼贛閩咽喉,素為贛閩粵三省通衢。“紅色故都”“共和國搖籃”這些都是專屬于瑞金的“紅色別稱”,在這座歷經血與火淬煉的信仰之都,紅色就是它最鮮亮最厚重的底色。
“我要去瑞金,去走我哥走過的路”多少人因為熱播劇《追風者》里的這句臺詞,想要走進這片紅色圣土,嘗一嘗甘甜的紅井水、看一場真槍實彈的《浴血瑞京》、走一走先輩們走過的革命之路……這里保存著原生態的革命舊址129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共37個點 。歷史的機緣,賦予瑞金獨特不朽的紅色靈魂,這里的一草一木,都蘊藏著贛南兒女的赤膽忠魂;這里的一山一水,都銘刻著革命先烈的英雄史跡。
中國工人運動的搖籃——安源
安源是黨領導的中國工人運動的搖籃。20世紀20年代,毛澤東、李立三、劉少奇等共產黨人在安源領導了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在中國工人運動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走進萍鄉市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渾厚凝重的浮雕墻以恢宏的氣勢立體地展現了波瀾壯闊的安源革命斗爭史。序廳中間的主雕塑由兩只大手、巨大的紅旗和巖石組成,環繞四周的巨大紅旗奔騰向上,既像一團熊熊烈焰,又像一面迎風飄揚的旗幟;破土而出、蒼勁有力的兩只手,一手緊握巖尖,一手高擎著信號燈,象征路礦兩局工人在旗幟的召喚下,以堅強的意志,不屈的精神,跟隨著中國共產黨奔赴井岡山,從勝利走向勝利。
▲圖片來源:江西文旅
中央紅軍長征集結出發地——于都
江西有一座著名的縣城,它的名字與中國歷史的發展有著緊密的聯系,它就是中央紅軍長征集結出發所在地,贛南第一支紅色武裝、第一塊紅色根據地,中央蘇區的全紅縣之一和鞏固的后方基地——于都(歷史上曾稱“雩都”)。當年,紅軍在于都留下了眾多的革命活動舊址、舊居,如中央紅軍長征第一渡、中共贛南省委舊址、贛南省蘇維埃政府舊址、長征前夕毛澤東舊居等。
▲圖片來源:江西宣傳
長征大劇院舞臺上,序幕緩緩拉開,于都河畔的故事正式上演。夜渡于都河、血戰湘江、遵義會議、爬雪山、過草地……豪情萬丈的中國首部大型紅色文旅史詩《長征第一渡》,消弭時光的阻隔,呈現“于都河畔”“八萬六千個告別”“九死一生的承諾”“萬水千山的牽掛”“一生一世的守望”“新時代的宣言”六大篇章,史詩級的題材、國家級團隊的實力、世界級的科技舞臺,讓觀眾全景式、沉浸式深度體驗氣壯山河的崢嶸歲月,帶來了一場跨越時空的長征之旅、震撼心靈的紅色洗禮。
▲中國首部大型紅色文旅史詩《長征第一渡》。圖片來源:江西風景獨好
改革開放的策源地——小平小道
在南昌市新建區望城鎮省莊村,坐落著一處紅色主題的展館——小平小道陳列館。這里的鎮館之寶,既不是貴重的文物,也不是精美的藝術品,而是一條蜿蜒曲折、偏僻幽靜的鄉間小道。
小平小道是鄧小平1969年10月至1973年2月在江西新建縣拖拉機修配廠勞動期間,往返于住處與工廠之間的一條泥土小道。這是一條蜿蜒曲折、長滿雜草的田間小道。路不寬也不是很平,兩旁就是莊稼地。這又是一條特殊的小道,小平同志每天往返于這條小路上,亂象叢生、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故事時時都在上演,他觀察著,思考著,等待著,用自己堅實而穩健的步伐走出了一條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改革開放的大道。事實證明,小平小道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策源地,這里是小平同志蟄伏等待之地、改革開放的思想孕育之地和行動起源之地。
▲圖片來源:江西文旅
“一座豐碑”——方志敏紀念館
“一座豐碑”是指血染的豐碑贛東北革命根據地上饒——方志敏烈士的家鄉。方志敏,江西上饒市弋陽人,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杰出的農民運動領袖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贛東北和閩浙贛革命根據地的創建人。
▲圖片來源:江西文旅
方志敏紀念館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其位于弋陽縣城北部,館內陳列著方志敏烈士及其他著名英烈的生平事跡和部分烈士遺像和革命文物。
“到處都是活躍躍的創造,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進步”,在人生的至暗時刻,方志敏仍在暢想未來。這是怎樣偉大的精神!
方志敏的革命精神如江河行地,日月經天,永放光芒。方志敏感動中國,也感動世界。中國人民緬懷他,宣傳他,學習他,更是把他的精神化為民族之魂,激勵人們把可愛的中國建設得更加燦爛輝煌。
這片土地上,每一寸都浸透著先烈們的熱血與汗水,每一景都訴說著不朽的傳奇。讓我們帶著這份紅色記憶,繼續前行,在新時代的征程中,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共同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值班編輯:范晶
值班審核:周艷華
值班編委:楊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