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奪瀘定橋的江西勇士

來源:  江南都市報     |    日期:  2024年10月28日     |    制作:  肖琳琪     |    新聞熱線:  0791-86849110

  90年前,江西瑞金李家5兄弟踏上長征之路

  犧牲3人,傷殘1人,還有一位戰(zhàn)斗英模——李友林

  他是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碑前22根方柱上,3位有名有頭像的勇士之一;當年他的家族里,共有5位兄弟一同踏上長征之路,為建立新中國拋頭顱灑熱血。近日,在瑞金舉行的紅軍長征出發(fā)九十周年暨第五屆中國(瑞金)長征節(jié)活動中,來自北京的“紅二代”李理,與專門記錄紅軍故事的江西攝影師戴廷耀相遇,揭開了又一個關于飛奪瀘定橋的江西勇士及其兄弟們的感人故事。

  文/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段萍(圖片由李理提供)

  ▲李友林

  ▲李友林(前右2)與戰(zhàn)友們的老照片

  ▲長征勝利60周年時,李友林(左1)和楊成武將軍(中)在一起。飛奪瀘定橋時,楊成武是擔任突擊任務的紅四團政委。

  ▲李友林(右4)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作期間和學生在一起。

  ▲李理(左)和攝影師戴廷耀。

  瑞金小伙李友林從小文武雙全

  飛奪瀘定橋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中的一場重要戰(zhàn)斗,22勇士的故事名傳天下。至今,在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碑前的方柱上,還刻有包括李友林等勇士的頭像和名字。

  1935年5月29日,紅四團從二連挑出由共產黨員和積極分子組成的22位勇士突擊隊飛奪瀘定橋,時任紅一方面軍二師四團二連政治指導員、支部書記的李友林被選中了。戰(zhàn)斗中,突擊隊員沖到瀘定橋東橋頭時,敵人放起火來,東橋頭頓時被熊熊大火包圍,鐵索被燒得通紅。攀著炙熱的鐵索,李友林的雙手血肉模糊,但他沒有退縮,仍和其他突擊隊勇士奮不顧身地沖進大火,穿過滾滾濃煙,和敵人展開生死搏斗。

  戎馬一生的李友林,是戰(zhàn)場上的幸運兒,身經百戰(zhàn)的他只在臘子口戰(zhàn)斗中負過一次傷。他踏上長征路,先后在強渡烏江、飛奪瀘定橋、智取臘子口等戰(zhàn)斗中不畏犧牲、英勇善戰(zhàn),被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通報表彰,授予“烏江戰(zhàn)斗獎”,榮獲“飛奪瀘定橋戰(zhàn)斗英模”稱號。

  李理介紹,父親李友林1914年11月1日出生在瑞金縣黃崗村(今瑞金市澤覃鄉(xiāng)明星村)的貧農家庭里。李友林的爺爺在清光緒年間曾任五品武官,從小跟著父親習武的李友林自幼天資聰敏,勤學好問,后被送入私塾念書。“父親帶領著同宗兄弟一同習武讀書,沒幾年,刀槍棍棒樣樣精通,還以優(yōu)異的文化成績畢業(yè)于綿江中學。”

  1929年,紅軍來到瑞金,發(fā)展革命隊伍,李友林1931年5月加入共青團,同年11月,又毅然參加了紅軍。1932年,他經歷了人生中第一場戰(zhàn)斗漳州戰(zhàn)役,光榮地成為共產黨員,之后又參加了廣昌戰(zhàn)役。

  在部隊里,有文化會算數(shù)的李友林擔任信柜長,負責保管紅軍之間和紅軍與地方之間的來往信函,以及負責管錢。能被委任做這樣的工作,表明他是一位忠誠的紅軍戰(zhàn)士,極其獲得領導的信任。

  李家5兄弟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

  1934年10月,紅軍從中央革命根據(jù)地出發(fā)長征。李友林踏上了長征路,他的弟弟李友玉也跟著哥哥一起長征。那時,年齡尚小的李友玉才和槍一般高。后來李理問叔叔當年是如何長征的,叔叔告訴他,“我就拖著槍跑,跟著紅軍去長征”。

  長征路上,李友林隨部隊在廣昌駐扎時,父親還挑著擔子到廣昌來找他,也想一起跟紅軍走。李理說,“爺爺那時歲數(shù)有點大,沒能讓他參加紅軍”。當時,李家兒郎十分踴躍當紅軍,加上李友林的3個堂兄弟,他們家共有兄弟5人一起爬雪山過草地。

  身體健壯的李友林在飛奪瀘定橋等多場長征戰(zhàn)役中表現(xiàn)出色。遺憾的是,參加長征的李家5兄弟,有一人在過草地時犧牲。紅軍抵達延安后,舉行授獎大會,身戴大紅花站在臺上的李友林,被其弟弟李友玉看見,這才讓兄弟4人得以再度相聚,他們激動得相擁而泣。

  后來,堂兄弟李德海與李德福都不幸英勇犧牲在戰(zhàn)場上:身為機槍連連長的李德福在平型關戰(zhàn)役中,被敵人子彈穿胸而過;李德福則在抗日戰(zhàn)爭中,打掃戰(zhàn)場時,被裝死的敵人從后背暗刺……李友玉也光榮負傷,臉部被子彈擊中,雖性命無虞,卻導致傷殘,只能從延安回到了瑞金。在老家,李友玉繼續(xù)革命,發(fā)展了一批瑞金的年輕骨干、積極分子,他們都在一九四九年后成為了地方干部。

  幾兄弟中,唯有李友林一直跟隨部隊堅持到最后的勝利。因為他身體好,跑得快,成為楊成武先鋒團的成員。每次打仗他都是開路先鋒,總以最快的速度追上敵人。他常常不能吃飽,要餓著肚子追,趁著敵人做飯休息的時候,攆上去把敵人打跑。

  長大后的李理曾回到老家,鄉(xiāng)親們向他講述父親李友林兒時的故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這娃身手厲害。“那么寬的河,他一下就可以跳過去;那么高的樹,他噌地一下就爬上去了。”

  低調一生去世后才被揭開英雄身份

  1949年后,李友林就一直留在北京,先后在陸軍、防空軍、空軍等部門工作。但他一直難忘家鄉(xiāng),每次和同為瑞金老鄉(xiāng)的鐘輝將軍相聚聊天時,總是回憶起家鄉(xiāng)的梭螺絲,常常是饞得直流哈喇子。離開家鄉(xiāng)的老紅軍,永遠對瑞金菜情有獨鐘,一直很愛吃家鄉(xiāng)米粉。

  李友林還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作過,他常常在校園里給學生們講紅軍故事,在講述飛奪瀘定橋時,只說二連戰(zhàn)士們是如何兵貴神速取得勝利,為趕路跑步跑到肚子疼,餓了就吃點米,喝點江水、井水。

  對于自己的傳奇經歷,李友林從不炫耀,更不以英雄自居,因此沒有人知道他其實也是飛奪瀘定橋的勇士之一。但李理永遠記得,父親每次看電影里的長征故事時,總是兩眼炯炯有神,情不自禁。李友林向人們講述長征中的行軍故事時,總是講得那么細致和動情。

  直至李友林1997年去世,李理才從軍官證、檔案里了解到真相,真正揭開父親就是飛奪瀘定橋勇士的秘密。

  值班編輯:范晶

  值班審核:周艷華

  值班編委:傅愛華



一鍵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