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習近平總書記推動民族團結的故事

來源:  新華社     |    日期:  2024年09月27日     |    制作:  肖琳琪     |    新聞熱線:  0791-86849110

  【學習進行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謀劃部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推動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新華社《學習進行時》推出文章,一起重溫習近平總書記推動民族團結的故事。

  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民族團結工作。從雪域高原到天山南北,從祖國北疆到西南邊陲,總書記一次次到民族地區考察調研,同各族群眾面對面交流,留下了許多精彩故事。

  2014年5月2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像石榴籽一樣

  2022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疆考察期間,有一個細節令人感慨。當總書記對師生、對村民、對社區居民們講起“我們要像石榴籽一樣”,話音未落,現場千百個聲音不約而同地響亮回答:“緊緊抱在一起。”

  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石榴籽”的比喻,是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在新疆考察期間聽一位維吾爾族鄉親說的。這句源自生活的質樸感言,觸動了總書記的心弦。

  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

  交融匯聚、多元一體,這是石榴籽的特點,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特點。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少數民族群眾交流時,反復提到“石榴籽”的比喻。它已經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金句”之一,深深融入人民群眾的價值觀。

  同樣是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提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此后,習近平總書記多次闡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重大原創性論斷。2021年,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上升到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綱”的高度,強調“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民族團結之本。

  “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大家只有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手足相親、守望相助,才能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民族團結進步之花才能長盛不衰。”習近平總書記說。

  這是2024年6月20日拍攝的寧夏銀川市金鳳區長城花園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 攝

  一個民族都不能少

  社區是各族群眾共同的家,民族團結一家親。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關心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社區工作。

  2023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于廣西南寧市良慶區的蟠龍社區。社區常住人口約2.7萬人,共有10多個民族的兄弟姐妹在此安居樂業,少數民族人口約占三成。

  身著民族服裝的社區群眾正在排練合唱節目。看到總書記來了,大家熱情地向總書記獻上一曲極具地方特色的民歌《幸福嘹嘹啰》。

  “一到廣西,就想起山歌了。”總書記親切地對大家說,“廣西少數民族兄弟姐妹陽光熱情、多才多藝。”

  總書記叮囑:“廣西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要從基層社區抓起,通過扎實的社區建設、有效的社區服務、豐富的社區活動,營造各族人民一家親的濃厚氛圍,把民族團結搞得更好。”

  離開社區時,習近平總書記親切地對大家說,廣西作為我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區,各族人民同頂一片天、同耕一垌田、同飲一江水、同建一家園。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一個民族都不能少。希望社區各族群眾多來往,大家互幫互助,交知心朋友,做和睦鄰居,共同建設幸福家園。

  2024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來到多民族聚居的銀川市金鳳區長城花園社區。漢、回、滿、蒙、藏等各族群眾在這里和睦相處。

  在社區廣場上,總書記來到居民群眾中間,親切地向大家問好,現場氣氛格外熱烈。

  “五十六個民族凝聚在一起就是中華民族共同體,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我們共同奮斗,一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總書記說。

  2021年7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西藏,祝賀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看望慰問西藏各族干部群眾。這是22日下午,習近平在布達拉宮廣場考察時,向游客和當地群眾揮手致意。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黨和國家歷史上第一次

  2021年7月,在慶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西藏,祝賀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看望慰問西藏各族干部群眾,給各族干部群眾送去黨中央的關懷。

  習近平總書記受到西藏各族干部群眾最誠摯的歡迎。他深情地說:“目睹了雪域高原美麗壯觀的風采,生機勃勃的新氣象,感到高興!”

  從林芝到拉薩,此起彼伏的“扎西德勒”,載歌載舞的各族群眾,哈達、熱巴鼓、切瑪、青稞酒,幸福的日子宛如綻放的格桑花。

  作為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到西藏慶祝西藏和平解放,這在黨和國家歷史上是第一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就是要表達黨中央對西藏工作的支持,對西藏各族干部群眾的關懷。”

  在八廓街,習近平總書記感慨萬千:“我23年前來過一次,現在建得多么好啊!全國各地的人都到這里來,搞事業、轉經、旅游。千年八廓街,是我們各民族建起來的八廓街。各民族文化在這里交流交往交融,我們中華民族的大家庭在這里其樂融融。”

  總書記指出,當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已經開啟,西藏發展也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只要跟中國共產黨走、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同心協力,加強民族團結,我們就一定能夠如期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2019年7月15日至1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內蒙古考察并指導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這是15日上午,習近平在赤峰博物館同古典民族史詩《格薩(斯)爾》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親切交談。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震撼人心的偉大史詩

  2019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時,在赤峰博物館觀看了古典民族史詩《格薩(斯)爾》說唱展示,同《格薩(斯)爾》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親切交談。

  當時表演的來自巴林右旗9人組成的說唱組合,最小的11歲,最大的86歲。老中青少的混搭組合,也是這部偉大史詩代代傳承的一個縮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你們的演唱讓我們感受到歷史文化的厚重。56個民族不斷交流交往交融,形成了多元一統的中華民族。我們中華文明歷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發展至今的文明,要重視少數民族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

  《格薩(斯)爾》《江格爾》《瑪納斯》這三部史詩,均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牽掛著民族文化保護傳承。對于這三部史詩,他曾在多個場合反復提及,稱贊它們是“震撼人心的偉大史詩”。

  念念不忘,是因為習近平總書記的深遠考量。

  “我們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中華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2019年9月,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以三部史詩為例,強調各族文化交相輝映,中華文化歷久彌新,這是今天我們強大文化自信的根源。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魂魄,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的根脈。守住文化根脈,就是守住民族之魂。

  值班編輯:范晶

  值班審核:周艷華

  值班編委:鄒文彪



一鍵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