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未成年人集卡 是時候該“降降溫”了
來源: 江南都市報 | 日期: 2024年07月30日 | 制作: 肖琳琪 | 新聞熱線: 0791-86849110
文/ 柳菁 肖瑤
近日,小馬寶莉卡在中小學生群體中十分火爆,然而這類卡牌的火爆現象卻呈現出失控的傾向。
據央視財經報道,卡牌盲盒在未成年群體中十分吃香,一些孩子動輒花費幾十元甚至數千元購買這類盲盒,購買后按照卡位劃分,這些卡片在二手軟件上又可以被喊到極高的價錢,這里面甚至還能衍生出所謂的專業卡牌評級機構和直播抽卡一整條產業鏈。小馬寶莉卡牌成為當代中小學生最新的社交密碼。
事實上,這類卡牌盲盒的火爆在一定程度確實反映了當代中小學生的社交模式,不少孩子最初“入坑”都是起源于跟風。身邊人都在玩,不買卡的孩子反而顯得格格不入。在入坑之后,由于各種卡位代表的價值不同,拿到好卡的孩子從中找到優越感。在攀比心理的影響下,一些孩子更加癡迷抽卡,渴望通過好卡吸引他人的目光。在卡圈中“混”得如魚得水的孩子往往是那些有錢持續抽卡,能夠花大價錢買卡的孩子。可以說,中小學生群體中對卡牌價值的攀比已經十分常見,這在潛移默化中向孩子們傳遞了不健康的價值導向。
比起社交跑偏,更加引起家長們擔憂的還是孩子們持續抽卡、沉迷買卡引發的上癮和賭博心理。在抽卡環節,類似小馬寶莉卡這樣的卡片原本價格并不高。但為了獲得所謂的稀有卡片,孩子往往不甘心只買一包,他們往往多次購買或成盒購買,直到得到滿意的卡片為止。
而在二手交易網站上,卡牌交易則更加瘋狂,有卡片能夠炒到幾千甚至上萬元不等,甚至由此出現了專門的卡牌評級機構幫助卡牌鑒定。有些孩子用父母的賬戶一擲千金,靠卡牌干起了“理財”的買賣,還有的孩子買不起或不愿意花大價錢收購貴價卡,就只能通過更加瘋狂地抽卡來獲取想要的卡片,由此形成了一種惡性的循環。
這種渴望以小博大、不斷追求刺激的行為其實就是賭博心理的體現。中小學生群體本身沒有自己的經濟收入,對金錢也沒有什么概念,在賭博心理的驅動下,他們對自己瘋狂消費的行為不見得有非常清醒的認知。這種心理不僅使得一些孩子養成花錢如流水的不良習慣,還在很大程度上向未成年人宣傳了投機行為帶來的極大利益,如果不能及時干預,無疑會在青少年的心中埋下一顆危險的種子。
從煙卡到小馬寶莉卡,我們能夠看到的是,未成年人集卡失控的背后,一定有家長的引導缺位,和商家以及平臺的花式助推,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有關部門的監管失靈。針對盲盒類的相關規定并不是沒有,但在具體落實層面卻形同虛設。給未成年人集卡的市場“降溫”,需要多方共同發揮作用,單靠孩子自覺和行業自律顯然不可能改變現狀,問題需要被看到,相關措施也應該盡快實施。
值班編輯:范晶
值班審核:周艷華
值班編委:楊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