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城里|愛上博物館的少年

來源:  江南都市報     |    日期:  2024年06月13日     |    制作:  肖琳琪     |    新聞熱線:  0791-86849110

  穿上志愿者服、帶上志愿者證……有這么一群孩子,他們一到周末便在江西省博物館“上崗”,作為小小講解員為游客介紹文物背后的故事。他們中年齡最小的僅6歲,最大的也才讀初三。

  6月8日,20名來自江西省博物館小小志愿者登上央視《國家寶藏》節目舞臺,成為伏鳥雙尾青銅虎的守護者,一同喊出口號——“我們是江西省博物館小小講解員,我們志愿守護伏鳥雙尾青銅虎,守護歷史,守護生生不息。”少年拔節生長,文明充滿生機,這不僅是這些孩子們的央視首秀,也是《國家寶藏》節目開播7年來,首次迎來小小講解員。

  文/本報全媒體記者趙瓊(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小小”初登大舞臺

  ▲參加《國家寶藏》節目的小志愿者們

  6月8日晚,所有參演的小志愿者們在省圖書館豫章廳內一同觀看了《國家寶藏》第四季——走進江西省博物館。當熟悉的畫面在大屏幕播出的時候,小志愿者們立刻想起了起演播廳錄制節目的情景,眼前的一幕幕仿如昨日,當講解員張國立站在舞臺上和現場觀眾互動“我們究竟有多年輕”,還沒等節目里面的觀眾回答,孩子們立刻蹦出了下一句“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次歷時1個月排練、3天在北京錄制節目的經歷也成為孩子們一段難忘的記憶。

  作為《國家寶藏》節目的忠實粉絲,小小講解員王凌浩仍然對錄制的場景歷歷在目,和講解員張國立的互動、和小伙伴們一起合唱小鳥虎歌曲。此外,小講解員聶妙冉記得旅途中發生的趣事,小講解員趙婧袆將自己的經歷寫進了作文《我和國立老師說悄悄話了》,還有小講解員制作手繪海報紀念。

  對于這群來自省博物館的小講解員,張國立給出了極高的評價:“這一次,江西省博物館來了這么多的小小義務講解員,給我內心帶來的震撼十分強烈!從他們這一代開始,對我們的文化歸屬有了這么多的了解,我想這也是《國家寶藏》這個節目所要看到的、想要收獲的。”

  在省博物館中,小講解員被稱為“小小”。每逢周末,在省博物館里你一定能看到這樣的身影——在“上崗”之前,小志愿者們對著鏡子整理自己的儀容,把最好的面貌呈現給游客。站在展廳里,穿著紅色志愿者服的他們以專業講解員身份出現在每位觀眾面前,落落大方地講解文物背后的知識。因為年齡關系,“小小”們備受關注,面對他們優秀的表現,有游客給出了好評:“在江西省博物館看到幾名志愿者小朋友,聲音堅定洪亮,還與我們各種互動,增加了游覽的趣味性,周末義務為各地游客講解,大大增加了我對這座城市的好感。”

  從2019年開始,江西省博物館已經招募了200多名“小小”,其中常駐講解員70多名,每個人都是“過五關斬六將”,通過層層考核才成為省博物館的講解員。面對內容廣博的講解稿件,“小小”們不僅需要背誦,更需要將講解內容融入到自己所學的知識當中。

  江西省博物館開放部主任婁慧瑩稱:“‘小小’不斷成長的過程,也是博物館培養小志愿者不斷摸索的過程,我們希望他們不僅是增強對我們自身歷史的認同感,還希望他們去影響更多人。就像蒲公英一樣,讓熱愛博物館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落地,讓他們更加熱愛中國文化。”

  12歲的他“講齡”已有6年

  ▲王凌浩為觀眾講解

  ▲小小講解員胡譽寶為游客講解

  在《國家寶藏》第四季舞臺上,12歲的王凌浩和12歲的胡譽寶組成一對少年拍檔,出色地向觀眾介紹江西文物。平時,他們不僅為游客們講解,而且在講解的過程中,他們也在不斷地擴充自己的知識,將對歷史文物的熱愛分享給身邊人。

  在聊及我省新干大洋洲的青銅文明時,王凌浩侃侃而談,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向大家介紹青銅器的虎文化。節目中,兩人精彩的介紹也讓張國立和此沙將兩位少年稱為“小孩哥”。兩位“小孩哥”又是如何與博物館結緣,成為小講解員的?活潑開朗的王凌浩在小講解員里面已經算是“學長”。早在2018年,年僅6歲的王凌浩已經加入省博物館(老館)講解員的隊伍,成為當時館里年齡最小的講解員。

  起初,面對上萬字的講解詞,尚不能完全理解的他在媽媽的引導下,通過一張張小卡片記憶,跟著媽媽的錄音一遍一遍將講解稿背下來。在媽媽的鼓勵下,王凌浩加入了江西省博物館小講解員行列。2019年,省博物館啟動新一批小小志愿者招募活動,經過層層選拔,他再次入選。

  王凌浩在博物館里的學習成長讓媽媽楊曉蕓感到很驕傲:“每次講完都會發現他又變得不一樣,從青澀到成熟,他也在不斷地進步。”在省博物館講解的6年時光,也讓王凌浩立下一個小目標——去了解博物館里展出的每件文物背后的故事。

  隨著對博物館的深入了解,每年王凌浩都會和家人一起完成“博物館之旅”,從非遺主題到陶瓷主題,“現在我們已經去景德鎮看了青花瓷,還去了吉州窯、洪州窯……”這些在旅行中了解到的知識也讓他的講解內容更加豐富,在講解木葉紋盞這一文物時,他將自己在吉州窯了解的兩種做法分享給了現場觀眾。

  “讀書、旅游帶給我的影響其實就像是一把把鑰匙,帶我打開文物背后的大門。”如今,王凌浩的講解已經有了“老將之風”,在講解過程中不僅能回答觀眾提出的問題,還能夠有自己延伸的內容。

  最近,王凌浩開始研究新干大洋洲和牛城、吳城之間的關系。只要有疑問,王凌浩會和媽媽一起探索,通過讀書查資料的方式尋找答案。隨著對歷史文化的不斷深入了解,王凌浩對自己的未來目標有了規劃——成為一名考古學家。

  博物館是他們最好的老師

  王凌浩的搭擋胡譽寶,每次聊起文物背后的故事就滔滔不絕,他現在是一名初一學生。節目中,張國立問小小志愿者們:“博物館里有什么吸引了你們?”12歲的胡譽寶給出了這樣的回答:“(這里)真的讓我學到了歷史。記得曾有專家說‘商文化不過長江(意指長江以南地區在商代是蠻荒之地)’,省博物館展出的‘小鳥虎’文物恰恰就打破了這個觀點——這個‘國寶’足以證明,早在3000多年前,江西就是一片開化過的、有文化、有知識的土地。”

  因為爸爸從事考古工作,胡譽寶的周末假期經常是在遺址挖掘現場度過的。耳濡目染之下,胡譽寶自小就熱愛歷史,2019年成為江西省博物館小小志愿者后,這種熱愛也對這份“講解工作”起到了幫助。“來到博物館給我一種熟悉的感覺,我很享受和游客們講解、分享歷史故事的過程。”他說。

  現在,胡譽寶成為了小小志愿者當中為數不多的“通館選手”,即他可以承擔省博物館所有展館的解說。講解多了,胡譽寶不僅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講解風格,還能夠在解說中間與觀眾們互動。受他的影響,幾名曾經聽過他有趣講解的小學生不但成了他的粉絲,而且通過層層考核也加入了省博物館小小講解員的隊伍。《國家寶藏》播出后,胡譽寶在班上又多了個“小孩哥”的稱號。

  隨著升入初中,學業壓力的增加并沒有讓胡譽寶想過放棄小小講解員的“工作”,累計300多個小時的講解讓他拿到了4枚志愿者勛章,“這些勛章是我在博物館獲得的最大肯定,我引以為傲。”胡譽寶說。

  讓孩子在博物館找到興趣

  ▲聶妙冉為觀眾講解

  成為一名“小小”需要經歷怎樣的過程?有家長表示,參加省博物館的“小小”考核就像是讓孩子們提前體驗了一次“高考”。也有家長認為,小小講解員的經歷讓孩子明白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

  “對于小小講解員來說,背稿是對耐心和專注力的考驗。小朋友如果要考過一個館,基本上會有10到15次的考試。能堅持下來的小朋友對博物館一定是充滿熱愛的。” 婁慧瑩介紹。

  11歲的聶妙冉是2022年8月成為省博物館的小小講解員。當時,媽媽李凌抱著“讓孩子去博物館鍛煉”的想法,鼓勵聶妙冉報名。但她成為志愿者的過程頗有些波折。

  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小小”,需要經過層層考試,不僅有筆試、面試環節,還有實戰考核環節。在這個環節,小小講解員們需要熟練背誦文稿內容,并且了解文物的位置以及串聯起整條路線的講解。第一次考試的時候,聶妙冉本以為只要熟悉文稿內容就可以輕松過關,沒想到考試采取的是隨機抽查的方式,還得即時接受考官抽查,這也讓聶妙冉慌了神,錯失了“一把過”的機會。

  為了讓最后的考核順利通過,聶妙冉在暑假里連續兩周都一直“泡”在省博物館里,努力熟悉館里各展廳的重點展陳。沒有觀眾,外公和媽媽就是她最好的觀眾。最后,她終于以出色的表現通過了考核,成為了一名可以從容面對五湖四海觀眾的優秀“小小”。

  考試背稿是第一關,當面對各地的游客,僅僅只是背誦講解稿對于孩子們而言是不夠的。孩子們需要將自己的理解融入講解稿中,從加入博物館到愛上博物館是一個充滿挑戰的過程。每次講解完,游客的鼓勵和點贊讓聶妙冉很有成就感。每個月,館方會給聶妙冉安排一次講解。“其實,我想一個月講兩次。”聶妙冉希望能夠多多參加講解的“工作”。

  在江西省博物館,他們不僅是講解員,他們還是課堂上最親切的小老師、舞臺上最出彩的表演者……2023年11月,小小講解員化身“小贛將”,將宣講“三點半博物館”課后服務體系送入10余所中小學,為超過800名學生提供有溫度、有內涵、有趣味的博物館特色課程;他們參與課堂教學、指導手工操作、表演舞臺短劇,配合開展“三點半博物館”“開學第一課”等館校合作項目,成為博物館和同學們的“牽線人”。

  在博物館里,聶妙冉最喜歡的文物是青銅器,這個部分展示了江西古代高超的青銅制作工藝。聶妙冉記得,講解中她在介紹文物時會講到“我們江西”,這個提法也讓游客印象深刻。在她講解結束后,有游客專門鼓勵聶妙冉說:“當你在說‘我們江西’的時候,我能感覺到你對江西文化的驕傲,這特別好。”

  李凌能明顯感覺到女兒聶妙冉在博物館的成長。“她現在無論是表達能力,還是邏輯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王凌浩的家長楊曉蕓對此亦有同感——這份經歷已經成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在這里,他們甚至有可能找到自己未來學習的興趣方向和職業目標。

  30多年前,一部歐洲電影《英俊少年》風靡中國,主題曲《小小少年》唱出的“小小少年,很少煩惱,眼望四周陽光照……”勾勒出少年的無邪與純真。而省博物館“小小”們稚嫩的聲音,卻是讓江西厚重的文化更立體地展現在觀眾面前。或者是“小鳥虎”,或者是“小躍鹿”,又或者是史前石器,它們身上背負的歷史印記和神秘故事在孩子們的解說中逐漸清晰,“我們江西”也在小小少年的熱情的解說中變得更美好,更具吸引力。有人說,講解“國家寶藏”的這些小小少年,其實也是我們江西的“寶藏”。

▲孩子們在館內結束小鳥虎歌曲錄制

▲國家寶藏回憶(盧彤)

  值班編輯:范晶

  值班審核:周艷華

  值班編委:陳明華



一鍵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