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這個元宵 因民俗更熱鬧

來源:      |    日期:  2024年02月23日     |    制作:  周章云     |    新聞熱線:  0791-86849110

  明天就是元宵節,都說“正月十五大于年”,那今年南昌元宵節活動有哪些看點?

  猜燈謎、舞龍燈、焰火晚會……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南昌人感受到濃濃的“鬧元宵”氛圍,各地民俗文化活動十分亮眼。正月十五,青山湖區高新園區胡家村舉辦“北劉轎舞”活動吸引眾人參與;青云譜區八大山人梅湖景區開展舞龍、舞獅、旱船、河蚌舞等民俗踩街活動;西湖區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懸掛千張燈謎等你猜;2024年安義縣春節焰火晚會帶你感受璀璨煙火……南昌的元宵節因為有了如此豐富的民俗活動而更加熱鬧。

  文/趙瓊 實習生 熊羽掀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除署名外)

  三十晚上的火 元宵晚上的燈

  南昌民間有“正月十五大于年”的說法,所以只有過了元宵節,這個年才算過完。隨著寒潮來襲,今年南昌的元宵節也將伴隨著濕冷天氣,但是這絲毫不影響人們過元宵節的熱情。

  舊時的南昌如何過元宵節?張燈、賞燈、耍龍燈是南昌人過元宵節的主要習俗,它突出一個“鬧”字——舞龍隊伍走上街頭,龍燈所到之處人山人海,大街小巷搭起臺子唱起連本大戲,入夜之后家家戶戶燈火通明,門前都要掛起彩燈,各種燈籠璀璨奪目。

  宋代城市繁榮,不行宵禁,而且焰火發達,皇宮觀燈的高潮是放焰火,府州縣也仿效。南昌過元宵節歡樂的氣氛十分熱烈。當時的花燈品種已齊全,如自動旋轉走馬燈、數十丈長的火龍燈、噴水燈、戲劇人物燈,最具特色的有板凳龍、高蹺燈、馬燈、蚌殼燈、彩蓮燈、花籃燈、瞎子燈、獅子燈、挑花籃等。

  在今年的元宵節,我們還能看到什么樣的充滿濃濃年味的元宵節活動?正月十五,青山湖區高新園區胡家村將舉辦“‘北劉轎舞’歡喜鬧元宵”活動,胡家村民間燈彩隊伍百余人進行精彩的轎舞、龍舞、舞獅、腰鼓等表演;青云譜區八大山人梅湖景區現場開展舞龍、舞獅、旱船、河蚌舞等民俗踩街活動,在熱鬧的特色民俗活動中一起歡度佳節;元宵節當天,安義縣將舉辦2024年安義縣春節焰火晚會,有無人機表演和焰火燃放;在青云譜區花博園舉辦的青云譜·龍騰盛世迎春花燈秀則以60余組龍元素花燈為核心,打造璀璨喜慶的大型迎春花燈夜游秀。

  西湖區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相關負責人胡艷介紹,元宵節當天,在有南昌話元素亮燈的醋巷,準備了上千個燈謎等待游客的參與,體驗猜燈謎的樂趣。

  燈謎屬于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是“四大國粹”之一,有“唐詩宋詞元曲清燈謎”的提法。以往南昌各縣區幾乎都會舉辦熱鬧的猜燈謎活動,在今年眾多元宵節活動中,鮮有看到傳統活動猜燈謎,為何猜燈謎活動遇冷?

  南昌民俗專家梅聯華表示,“猜燈謎過去是一個重要的民俗活動,南昌有句俗語是‘三十晚上的火,元宵晚上的燈’,元宵節活動的精髓就在這個‘燈’里,‘燈’不僅是花燈,也指猜燈謎。隨著信息化普及,傳統元宵節所承載的民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特別是一些大型活動的舉辦,人們對猜燈謎傳統文化活動的熱情有所消減。”他認為,傳統的猜燈謎形式單一,如果將猜燈謎與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相結合,或是融入大型活動,也許能讓猜燈謎這項傳統文化活動煥發生機。

  “龍”鬧新春 每個人都是參與者

  當龍年遇到舞龍燈,各地的龍都開始舞起來了。人們通過舞龍燈來祈求豐收平安,以及在節日和慶典中表達對未來的美好祝愿。

  新建區朱坊村保留著舞龍燈的習俗,當地村民從正月十一起,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龍燈出沒的地方,家家戶戶用煙花禮炮迎接,起燈首日的舞龍燈場景最為壯觀,由周圍村子組成的12支舞龍燈隊會集一處,一條接著一條的龍燈圍繞著村子走一圈。“一年就這一次舞龍燈,家家戶戶都很高興,大家都會出門看龍燈。”村民胡女士介紹,按照習俗,每家出一名男丁參加舞龍燈,家中今年26歲的弟弟已經是第二次參加,從晚上6時開始,一直舞到晚上11時回家。

  舞龍燈不僅承載著個人的美好愿望,對于整個村子來說更是一件大事。2月13日,農歷正月初四,南昌縣蔣巷鎮柏崗山后李村,由400余條板凳燈連接而成長達千米的板凳龍在群眾的簇擁之下繞村而行,場面極其壯觀。

  板凳龍由板凳相連組成龍身,每條板凳上都扎著兩盞可點蠟燭的花燈,花燈上貼有人物、鳥獸、花草、蟲魚等剪紙圖案,整個龍燈可分可合,連接形成幾百米的長龍,氣勢磅礴。這場壯觀的舞龍燈吸引上萬人前去觀看。

  “這幾年大家舞龍的呼聲特別高,我們為籌備這場板凳龍已經準備了2年。”舞龍籌備組柏崗山村老年協會會長李根長介紹,今年春    節舞龍活動獲批后,家家戶戶都開始行動起來,按照村民習俗,每家都會出一條2米多長的板凳龍,燈由村民自備,400多條的板凳龍組成了這場蔚為壯觀的千米長板凳龍表演。

  “板凳龍每10年左右舉辦一次。”李根長還記得村里上一次舞板凳龍活動的時間還是在2014年。“在這次舞龍的背后,村里年輕人發揮了重要作用,很多從外地回鄉的年輕人也加入到舞龍隊伍。”舞龍這項表演民俗也體現了村民的凝聚力。

  而同樣熱鬧的還有南昌縣蔣巷鎮北望村和白岸村舉辦的黃河燈會。“黃河燈”也叫幸福燈,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黃河燈”設有365盞蓮花燈,寓意著一年四季天天平安。燈柱由幾百根竹竿搭建而成,連接處靠紅繩纏繞,每根竹竿上面都有一盞蓮花底座的彩燈,結成排排燈陣;燈陣路線三回九轉,每排之間留有彎彎曲曲的通道,伴隨著鑼鼓聲,來自十里八村的人都排著隊走進燈陣當中,許下自己的美好心愿。

  “我們舉辦黃河燈會就是為了增加新年氛圍,村里人的積極性很高。”白岸村黨支部書記涂小華介紹,北望村和白岸村原是一起的,村莊位于鄱陽湖旁,村民以捕魚為生。白岸村自建村以來就流傳著關于“黃河燈”的神話傳說,一直以來黃河燈會作為當地特色的民俗保留。按照習俗,黃河燈會辦三停三(辦三年停三年),并由兩個村子輪流舉辦。今年,相隔不到2公里的北望村、白岸村首次同時舉辦黃河燈會,黃河燈會已經有了兩個主場。

  “為了籌備黃河燈會,白岸村購置了新的彩燈以及設備。由于黃河燈會僅在過年期間舉辦,一次僅有3天,未來我們希望能夠建設一個黃河燈展示館,讓更多人可以了解黃河燈會的鄉俗文化。”涂小華說。

  民俗不僅是熱鬧 也是情感的表達

  在贛鄱大地,一場場民俗文化活動也包含著老百姓情感的寄托。今年春節假期,“90后”攝影師阿呆(化名)從南昌回到老家婺源,用相機記錄家鄉民俗,也保留下了濃濃的年味。

  今年,婺源推出“非遺項目集體賀新春”活動,白天儺舞、徽劇等組團“踩街”,夜晚龍燈、花燈等接連“登場”,更多的民俗活動走上了街頭……大年初三,儺舞、抬閣、舞龍,多種形式的年俗活動讓婺源縣城充滿著濃濃年味。“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民俗活動,沒有想到還有白娘子,《西游記》里的人物也出來了,大家跟隨著巡游大隊一起前行。”阿呆說道。

  抬閣是民間對觀賞性妝扮人物造型的稱謂,始見于南宋。以木板為臺,一根鐵棍固定人物,由少男少女妝扮故事中的人物立于臺上,多人前后抬杠子,巡游于街市,謂之抬閣。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甲路抬閣”,目前仍保留著近40部古裝劇目。“底下是木構,中間有鋼筋支撐,按照戲劇表演內容裝扮造型。   在觀眾看來,上面的表演者如同懸空一般。”甲路抬閣代表性傳承人張文和介紹道,抬閣戲臺由基閣、中盤架和上盤架三部分組成,周圍飾以雕欄,掛上青紗帳幔及畫有龍、鳳、鶴、祥云、水花等圖案的彩燈。

  “春節對我們來說除了團圓,這些民俗活動是我們最樸素情感最具體的表達。”在攝影師阿呆的鏡頭里,婺源縣的春節是“一村一俗”。大年初二,婺源秋口鎮長徑村進行了儺舞表演。這一天儺舞表演者戴上面具,在熱鬧的鑼鼓聲中上演請儺神、跳儺舞的儺事活動,并且進到村里每家每戶,為村民驅邪求平安。據儺舞會長程漢平介紹,儺舞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他17歲入團,如今已56歲的他從事儺舞表演近40年。“今年我們團里已經來了2個‘00后’小伙子,平時他們在外務工,等到春節返鄉我們就會向他們傳授儺舞表演的技巧。希望能把儺舞表演傳承下去,讓每代人過年都可以看到儺舞。”

  值班編輯:龍翔

  值班審核:周艷華

  值班編委:傅愛華



一鍵分享